愛河旁的產業文化遺址:中都唐榮磚窯廠與鄰近產業

臺灣煉瓦高雄工場工人數達350人,燒磚製程大約分成11個步驟。會社僅雇用排窯、燒窯過程中需要熟練技術的專業師傅,其餘大量體力勞動採包工與點工制:會社依不同製程找包工頭,由包工頭來招攬其他勞力。

磚窯場工人有大量澎湖移民,臺灣煉瓦在今九如陸橋下建有簡單之四排工寮宿舍,約120戶;磚窯場附近有一座「開王殿」,原是澎湖移民的信仰中心,供奉觀音佛祖及五府千歲。市區內的磚塊銷售運送靠牛車,趕牛車的勞動者則多來自台南北門,聚居在此形成叫做「牛寮」的聚落,曾經有五、六十戶。1966年高雄市政府將附近的垃圾堆積場填土掩埋,開闢中都街,建築商人蓋了中都戲院,才開始有中都這個地名。【按標題閱讀全文】

大豐煤礦遺址與山佳車站

大豐煤礦二號坑舊稱蓋淡坑,年產量最高時可達三萬公噸,大斜坑深達一千多公尺,展示牌說從坑口搭台車到礦巷內需耗時兩小時,後因產量減少,1959年封坑。坑口旁有一座「蓋淡坑史誌」石碑,立於2003年;坑口旁另有一復原之磚造建築,原以臺灣煉瓦株式會社生產之TR紅磚構成,門口掛著「煤礦文物紀念館」的牌子,查看網路資訊,此紀念館內保存有一些展示板及文物,但我到的時候並未開放。坑前有一座蓋淡福德宮,是礦工寄託平安的所在。【按標題閱讀全文】

和美煤礦遺址與新店渡

和美煤礦因緊鄰新店溪,直接以溪水洗煤,並通過河運運輸,在今日碧潭旁的新加州景觀旅館附近上岸。過河後,原以人力搬運、1963年開始建立輸送帶將煤運上堤防,然後運至萬新鐵路(台鐵新店線,1968年廢線)新店驛向外輸出,即今日台北捷運新店站附近。

新店溪的渡船歷史開始於清光緒七(1881)年,當初碧潭吊橋尚未興建,兩岸往來必須透過渡船,(民國?)四十年代,新店溪中上游計有挖仔渡、新店渡、直潭渡、小粗坑渡、灣潭渡、塗潭渡、爌窯渡、小坑渡、廣興渡等九個渡口,如今僅存新店渡,為現今台灣唯一的人力擺渡口。【按標題閱讀全文】

壽山下的勞工抗爭與產業遺址:從淺野洋灰到台泥高雄廠

壽山是歷史悠久的石灰石產地,據清朝時期的資料,今鼓山三路有個舊地名叫做「灰窯庄」,代表當時已經有人採石灰岩燒製成灰;日本殖民統治初期,總督府採礦權申請書中,可以找到不少台灣人在壽山從事石灰石的開採,其後日本業者引進機器生產,現代化的水泥工業開始出現。

在壽山這個地區,後來最為有名的,即是日本殖民統治時期的「淺野洋灰株式會社高雄工場」,二戰之後為國民政府接收,成為「台灣水泥公司高雄廠」。從淺野洋灰高雄工場到台泥高雄廠,這一個地方有勞動抗爭的歷史,也留下若干產業的文化資產;這篇文章的目的,即在於介紹這些勞動與產業文化記憶。【按標題閱讀全文】

欣欣水泥嘉義工廠舊址

欣欣水泥嘉義工廠全盛時期約有三百名員工,1998年公田礦場停止開採,嘉義工廠2009年停爐,2019年將原有之廠房設備轉型為觀光工廠,稱為「欣欣水泥森活園」。原來公田礦場開採之石灰岩,經空中索道吊掛傳送至廠區,後來索道設施已拆除,但廠區內原有之廠房建築及生產設施大致保留完整。園區開放日,每日會有上午十點及下午兩點,兩場定時導覽行程,介紹原來的水泥生產流程。【按標題閱讀全文】

楊青矗的〈低等人〉與高雄煉油廠宿舍區

戰後的高雄煉油廠宿舍,大致承襲了六燃時期的階序區隔:管理階層與工程師居住於宏南宿舍;基層職工居住於宏毅宿舍或沿用後勁宿舍的稱呼。

雖然高廠內部有階序區隔,但不管是宏南或後勁宿舍區,原來皆有圍牆包圍、管制人員出入,與圍牆外的在地後勁聚落又是隔絕開來的。所以像粗樹伯這種編制外的臨時工,根本任何宿舍都住不進去,他只能在宿舍區收垃圾。【按標題閱讀全文】

石底煤礦與楊逵的〈增產之背後〉

〈增產之背後〉藉由我與張君的對話,埋設若干隱藏的暗示,例如我自嘲說:「小說嘛,本來就是捏造的」;而我問張君為何跑來挖礦時,張君則回答說:「是紅紙的徵用令啦」。論者有謂,這是楊逵藉小說人物之口,自陳其受到徵用,而不得不來奉公宣揚增產;再者,〈增產之背後〉的人物設定也有深意,文中的佐藤老頭,讓人想起〈送報伕〉中的田中君。佐藤老頭雖然是日本人,然而與台灣人生活在一起、融為一片,表面上看起來是在讚美「內臺融合」、「臺日友好」,但其中的深意也可以解釋為:勞動者間的連帶,可以打破民族的分野界線。

小說中的我,在進入礦坑實際探訪時,因視線不佳,注意腳邊時額角就撞上、留心頭上時腳就會踢到,後來被一塊落石打昏,還是被在坑內工作的女礦工所救起。楊逵以文人的蒼白窩囊來對比於勞動者的辛勤危險,總督府的派遣,意外造就台灣文學史上第一篇關於礦業勞動的報導文學。【按標題閱讀全文】

瑞三鑛業蒸汽機關車與新平溪煤礦「獨眼小僧」

洪致文認為位於民俗公園的火車頭擁有多項唯一:台灣僅存1067mm軌距之礦業鐵道蒸汽機關車、瑞三礦業僅存的一輛蒸汽火車、日本統治時代海軍在台僅存的一輛火車等等,足可列入文化資產。但2013年台中市政府進行文資審議時,委員們認為這輛火車頭的修復方法有問題,所以沒有通過審議。

新平溪煤礦的「獨眼小僧」目前仍然可運行,從坑口通往月台公園的鐵道全長1.2公里,由女礦工擔任司機,遊客可搭乘「獨眼小僧」拉動之台車。即使在原產國日本都已經沒有同型車輛動態保存的例子,因此常有日本鐵道迷前來參觀。【按標題閱讀全文】

建豐煤礦遺址

建豐煤礦所在礦區開發歷史,可追溯至日本殖民統治時期,1989年10月解散。建豐煤礦似乎是新竹縣最晚收坑的煤礦,昔日產煤以卡車載至內灣線的合興車站以運出礦區。近年橫山鄉公所修整斜坑口周圍的若干建築,包括礦場事務所與礦工工寮等,並建立觀景台等設施。除坑口周圍之遺址,延竹32鄉道再往上,尚有礦場風洞與儲煤櫃等遺跡。【按標題閱讀全文】

纏碑與台糖屏東紙漿廠遺構

纏碑,原為屏東消防組長龍揖松藏於昭和18(1943)年3月31日所立之消防殉職碑,用以紀念屏東消防組救火隊的成立過程和因公殉職者。「纏」(まとい)為日本江戶時代以來消防組用以互相識別、在火場激勵士氣的一種旗印。

台糖屏東紙漿廠成立於1977年9月,是台糖唯一的紙漿廠,座落於屏東糖廠南側,1994年6月30日關廠。原紙漿廠部分面積被改建為屏東縣民公園,整地過程意外發現遺構:位於公園中段之「地坑」是紙漿廠備料區,留有原建築及機器設備遺構,周圍有處理廢汙水之五個沉澱池、糖鐵軌道及卸貨區的探照燈柱等。【按標題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