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的非洲經驗

當初這裡所屬的記事分類叫做「全球社運的T恤之旅」,照理說介紹的T恤應該分布全球,前面除了談到亞洲的運動之外,也提及歐洲的反血汗工廠運動與中美洲的婦女團體。這一次要聊聊非洲,但其實想討論的內容已經寫在另一篇文章〈在非洲,不會講英語的中國打工仔女:於紡織品貿易戰背後〉,所以這篇倒顯得像是遊記,應該放在「生活在他方」更合適,不過為了要湊合成全球,就放在這裡了。【按標題閱讀全文】

燒不完的工廠大火

1993年5月10日,位於泰國曼谷近郊的開達(Kader)玩具廠發生大火,燒死至少14名男工及174名女工,其他數百名工人受傷;同年11月19日,位於中國廣東省深圳市葵涌鎮的港資致麗玩具廠也發生大火,造成87死51傷。這兩家玩具廠,都是替西方的玩具業大品牌商作代工(開達:迪士尼Disney、美泰兒Mattel[最有名的產品是芭比娃娃]等;致麗:智高Chicco)。

這兩場悲劇發生在二十世紀80-90年代全球產業分工體系中典型的三角貿易關係:西方大品牌商下單給新興工業化國家(例如亞洲四小龍)中的代工企業,但這些企業通常已不在自己的國家生產(那是70年代的事了),而是把工廠移到工業化程度更為落後的第三世界國家利用當地更低的生產成本,然後再把產品賣回到作為主要消費市場的西方世界。【按標題閱讀全文】

工人力量不可擋!

從今年4月開始,深圳多個協助勞工維權的非政府組織遭到打壓,被迫關門結業(香港勞工團體勞動力的網頁整理了至9月下旬的相關媒體報導)。其實這也不是新聞了,自從中國有勞工維權團體開始,這類的事大概就從來沒真正間斷過、只是時鬆時緊,但這次在深圳似乎是相當全面性的打壓。

期間,香港若干勞工團體發起了一些聲援深圳勞工維權團體的活動,例如:〈請認可 NGO 合法工作 支持 NGO 可持續發展〉這項聲明,就是由多個香港團體一起聯名發出的。【按標題閱讀全文】

兄弟象球衣與「跨國NGO的全球化」

第三世界缺乏資源、從事社會發展議題的 NGO 自身缺乏募款能力,第三世界的 NGO 從西方國家的 NGO 得到經費支持,這現象原來並不奇怪。但我們可以合理地推論,即使這些西方國家的 NGO 不特別要求它的援助對象採取特定的意識形態或運作方法,但這種援助狀況如果持續不斷且當事人沒有足夠自覺的話,拿人錢的很容易經由潛移默化或刻意揣摩而越趨學習接近西方團體的行事風格,更不用說如果西方團體本來就是有意要在第三世界推行其特定的意識型態或議題。這就是我所說的,西方 NGO 與第三世界 NGO 之間、在國際分工上的中心/邊陲位置與依賴關係。更不客氣的批判者,甚至可能會說這是一種 NGO 部門的帝國主義。【按標題閱讀全文】

鐮刀與鐵鎚在泰國:一個側記

紅色T恤上那個頭像,就是Jit Pumisak,「為了生活的藝術、為了民眾的藝術」(Art for life’s sake; art for people’s sake)這句話似乎是他留下來的名言。他死於1960年代,在泰國東北地區參與游擊戰爭時不幸捐軀。1970年代中期,泰國群眾運動一度推倒軍事獨裁政權、產生短暫的民主黃金時期,在這段期間,社會運動勢力高張,Jit Pumisak的作品重新被發掘出來,包括他的詩歌、以及他寫作的大量勞工歌曲,在青年學生中被不斷傳頌。其影響力甚至延續至今。

如果說他是泰國的格瓦拉,或許其功勳沒有後者那樣耀眼,或許這樣的形容太過星光大道,但作為就義之後反而成為的傳奇人物,其帶有文藝氣息而成為的青年導師風采,兩人恐怕是有其類似之處。【按標題閱讀全文】

人權與奧運掛勾非僅一端,有人阻擾聖火有人卻傳遞另類聖火

當今的消費市場又往往是被少數品牌商所壟斷的,這些品牌商為了保護名聲以維持競爭力,得顧忌消費者的眼光,於是,像「清潔成衣運動」這樣的團體,便得以利用消費者抵制的訴求,來向品牌商施加壓力。而成衣及運動鞋,因為生產過程高度勞力密集,便成為反血汗工廠運動的主要焦點。

拿運動品牌來說,世界著名的體育競賽舉辦時,電視轉播鏡頭總是不斷放在選手身上,而選手身上穿的運動服又儘是知名品牌的商標,於是,這是一個從事社會教育與向品牌施壓的好機會。【按標題閱讀全文】

就是不要Nescafe!

九月二十一日,不但是1999年台灣大地震災民的受難日,也是我們鄰國菲律賓人民的受難日。1972年9月21日,時為菲律賓總統的馬可仕發布戒嚴令,從此菲律賓人民陷入更為嚴厲的白色恐怖之中。時至今日,雖然菲律賓在形式上早已宣布解嚴,但白色恐怖卻以私刑的方式變本加厲進行。根據統計,自從艾若育上台以來,菲律賓被暗殺的人民運動幹部數目超過以往。而這裡面,也包括了跨國企業利用白色恐怖的囂張氣焰,來進行打壓工會的暗殺勾當。其中一個著名的例子就是雀巢。【按標題閱讀全文】